薰衣草枯萎病病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在寄主病残组织或土壤中越冬,能在土壤中存活数年。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开始大量产孢借灌溉水或风雨及农具、昆虫、线虫传播,从地下害虫或线虫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种植过密,土壤积水,容易发病。
被害株常常从在靠近地面的根颈部开始感染,先为水渍状、暗绿色斑,后扩展为不规则形,失水状,维管束变褐,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大量白色菌丝体,并有琥珀状胶状物,由于根部维管素坏死,地上部逐渐水分供应不足,植株长势变弱,最后全株死亡。
薰衣草枯萎病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病株保湿2~3天,有大量的白色菌丝体生成镜检可见,菌丝有隔、无色,小型分生孢子,圆形、椭圆形,未见大型分生孢子,两周后镜检可见大型尖镰刀分生孢子及厚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型,两头尖,无足胞,4~6个隔膜,其它有待进一步鉴定。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及时剪除病枝,清除重病株,并喷40%灭菌灵乳油25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300倍液。也可用50%代森铵500倍液淋或50%DT杀菌剂350倍液,14%络氨铜300倍液灌病株周围的土壤,平均每株灌药液250L,7~10天淋1次,共2~3次。
3.发病初期喷洒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或40%灭菌灵乳油500倍液,隔7~10天1次,共防2~3次。
4.施用腐熟有机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不偏施、过施氮肥,适度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适当荫蔽,通风透光,地面重覆盖。防止人为造成伤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