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葡萄黑腐病是真菌病害,在东北、华北等地发生较多,一般为害不重,在长江以南地区,如遇连续高温高湿天气,则发病较重,如1991年遇到特大洪涝灾害后,不少园子均发生了程度不一的黑腐病。主要发生在果实、叶片、叶柄和新梢上。果实被害后发病初期产生紫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后,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稍凹陷,发病果软烂,而后变为干缩僵果,有明显棱角,不易脱落,病果上生出许多黑色颗粒状小突起,即病菌的分生把子器或子囊壳。叶片发病时,初期产生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病斑,直径可达4—7厘米,中央灰白色,外缘褐色,边缘黑褐色,上面生出许多黑色小突起,排入成环状。新梢受害处生褐色椭圆形病斑,中央凹陷,其上生有黑色颗粒状小突起。黑腐病和房枯病,病菌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房枯病分生孢子比黑腐病的分生孢子狭而长,子囊孢子比黑腐病的大。
病原:病原为 Guignardia bidwellii (Ell.) Viala et Ravaz称葡萄球座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 Phoma uvicola Berk.称葡萄黑腐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黑腐病菌主要以子囊壳在僵果上过冬,也可以分生孢子过冬,夏季以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有适宜的水分和湿度即可萌发侵入。孢子发芽约需36—48小时,在22—24℃时萌发约需10—12小时。在果实上潜育期8—10天。分生孢子生活力很强。8—9月高温多雨和近成熟期发病严重。在南方,其消长规律同白腐病近似。
防治措施: (1)清除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结合其他病害防治,彻底做好秋冬季的修剪和清园工作,翻耕果园土壤,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21~30倍液。发病季节及时摘除并销毁病果,剪除病枝梢,减少田间再侵染。
(2)加强果园管理。黑腐病流行地区,尽可能选用抗病品种。新建果园要严格检查引进苗木,剔除病株,及时排水修剪,降低园内湿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及时铲除行间杂草,控制结果量,增强树势。果实进入着色期,用半透明纸袋套果穗隔离,有一定防病作用。
(3)在开花前、谢花后和果实膨大期喷1:0.7:200倍式波尔多液,保护新梢、果实和叶片,一般在雨前喷药保护果实效果更好。也可喷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