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葡萄 番茄 黄瓜 辣椒 柑橘 更多..
豌豆菌核病




    菌核病是野豌豆上重要病害,世界性分布,我国各种植区广泛发生,严重影响牧草产量和品质。
   
    症状 植株受害的早期阶段,腐烂的根颈组织是黄褐色,最后变成暗褐色并软化。感病植株的根颈和茎部产生网状菌丝体,网状菌丝体生长,通过土壤表面从一株到另一株进行扩展传播,病株连成小片。枯萎的茎变褐,变软,呈糊状,最终解体。絮状菌丝体在稠密的苜蓿株丝、早晨有露水的茎间特别明显,通常到中午充分干燥后菌丝体露出。严重时菌丝团聚合成坚硬的黑色菌核。
   
    病原 Sclerotinia trifoliorum Erikss.称三叶草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核可形成于病组织表面或内部,表层为黑色拟薄壁组织,内部由白色疏丝组织构成,直径约3-15mm,多分布于土表至地下,7cm深的地下器官或土壤中,也可深达20cm。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黄褐色至棕褐色,具柄,呈漏斗状,顶部初闭合,成熟后展开呈碟状或浅杯状,盘上由子囊或侧丝紧密排列构成子实层。子囊圆筒状,160-185μm×12-15μm,内部8个子囊孢子排成一列或二列。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大小为14-18μm×6-9μm。
   
    发病特点 病原菌以菌核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秋季或初冬,菌核萌发进行初侵染。菌核萌发出子囊盘,成熟的子囊盘强力弹射出子囊孢子。一个子囊盘可形成10万个以上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的放射可持续数周时间,射程约4-10cm。孢子随风传播,至寄主的叶片或叶柄进行侵染。由气孔侵入,也可直接侵入寄主。菌丝在寄主体的细胞内或细胞间蔓延,并分泌毒素和酶,杀死寄主组织并使之分解,造成病株软腐或萎蔫。冬季,病原菌以休眠菌丝体在寄主上越冬,也可以菌核越冬。雪层厚时,寄主体内的菌丝仍可活跃生长,使病害继续发展和蔓延。次年春季被害植株的病组织上便产生大量菌核,越夏。到秋季,菌核萌发,又开始下一个侵染循环。菌核萌发前,需要休眠至少4周。菌核还往往混于种子中传播。病害侵染也可发生于地下,由菌核直接萌发出的菌丝进行侵染。此病在凉爽潮湿气候条件下发生,流行。适宜病害发展的温度范围为13-18℃,夏季气温升至25-27℃以上,病情停止发展。菌核萌发适温为16℃。土壤PH5.5时最适于此菌生长,但病菌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很广。砂壤土有利于此病的发生。尿素可抑制菌核的形成。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草地管理。
   
    用不带菌核的种子建立新的种子田;适期播种,晚夏或秋季种植时,应尽可能早播;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合理灌溉,雨后注意及时排水;秋季刈割后,火烧严重感染的种子田,杀死茎内和地表残余物中的菌核;犁埋菌核,减少子囊盘出现的数量。
   
相关作物
水稻稻象甲
水稻稻象甲
芥菜桃蚜灭除措施
芥菜桃蚜灭除措施
甜椒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甜椒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茄子圆星病防治方法
茄子圆星病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