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此病多危害成熟果实,一般常在果蒂开始发病,病部初呈褐色,后逐渐变暗褐色,病部逐渐扩大,最后导致全果腐烂。果肉腐烂酸臭,流出酸水,外壳呈褐色硬化。其上白色霉层。
病原:病原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白地霉菌[Geotrichum candidum Link.]和节卵孢菌[Oospora sp.],少数为白球拟酵母菌[Orulopsis candida(Saito)Lodd.]。以上三种真菌均属于土壤习居菌。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土壤中或其他腐败的有机物上营腐生生活。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经风雨或由昆虫传播到荔枝的果实上,分生孢子吸水萌发通过伤口侵入果实内,吸收养分,并分泌酶分解熟果的薄壁组织,致使果肉败坏不堪食用。在贮运期中,通过病果与健果接触进行传播。
防治措施: 1.防治荔枝蝽象和果蛀蒂虫 可喷施80%敌百虫800~1000倍液,一般防治时间在清明前后荔枝蝽象交尾期。
2.荔枝蝽象若虫的防治应在3龄期之前进行。
3.采收、运输时,尽量避免损伤果实和果蒂
4.化学防治 采收前10~15天,果实开始转色近成熟期,可喷施70%托布津+75%百菌清(1:1)或50%施保功1000倍液。采收后,果实可用500~1000ppm双胍盐或用500ppm抑霉唑+200ppm 2,4-D浸果,对防治酸腐病有较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