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葡萄 番茄 黄瓜 辣椒 柑橘 更多..
玉米耕葵粉蚧




    分布为害:玉米耕葵粉蚧Trionymus agrostis Wang et Zhang 属同翅目,粉蚧科。其主要危害玉米、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及杂草。近年来发生面积逐步扩大,一般受害株率10%左右,高者达30%以上。
   
    发生规律:河北中部年生3代,以卵在卵囊中附在残留在田间的玉米根茬上或土壤中残存的秸秆上越冬。越冬期6~7个月。每个卵囊中有100多粒卵,每年9~10月雌成虫产卵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气温17℃左右开始孵化,孵化期半个多月,初孵若虫先在卵囊内活动1~2天,以后向四周分散,寻找寄主后固定下来为害。1龄若虫活泼,没有分泌蜡粉,进入2龄后开始分泌蜡粉,在地下或进入植株下部的叶鞘中为害。雌若虫共2龄,老熟后羽化为雌成虫。雄若虫4龄。一代雄虫在6月上旬开始羽化。交尾后1~2天死亡。雌成虫寿命20天左右,交尾后2~3天把卵产在玉米茎基部土中或叶鞘里,每雌产卵120~150粒,该虫主要营孤雌生殖,但各代也有少量雄虫。河北一代发生在4~6月中旬,以若虫和雌成虫为害小麦,6月上旬小麦收获时羽化为成虫,第二代发生在6月中~8月上旬,主要为害夏播玉米。6月中旬末,夏玉米出苗卵孵化为若虫,然后爬到玉米上为害,第三代于8月上~9月中旬为害玉米或高粱。一代卵期约205天,一龄若虫25天,二龄若虫35天;二代卵期13天,一龄若虫8~10天,二龄若虫22~24天;三代卵期11天,一龄若虫7~9天,二龄若虫19~21天。雄虫前蛹期约2天,蛹期6天。保定一带雄虫一代发生在5月下旬~6月上旬,二代7月下旬~8月上旬,三代8月下~9月中旬。该虫在小麦、玉米二熟制地区得到积累,尤其当小麦收获后,经过一个世代的增殖,种群数量迅速增加,第二代孵化时正值玉米2~3叶期,有利玉米耕葵粉蚧的增殖和为害。
   
    为害特征:主要为害夏玉米幼苗,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在近地表的茎基部、根部和叶鞘内刺吸汁液,玉米受害后茎基部发黑,根尖变黑腐烂,严重时根茎变粗畸形,不能结实;地上部植株生长矮小细弱,茎叶发黄,叶尖和叶缘干枯,逐渐扩展至整个叶片干枯,严重时整株死亡,对产量影响很大。
   
    防治措施:由于该虫的嗜食植物是禾本科作物及禾本科杂草,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生态控制与药剂防治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压低虫口密度的综合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换茬以破坏该虫的适生环境。通过观察,“玉米-小麦”双种双收的地块,该虫为害重、虫量大、虫口密度高。因此,有条件的地块应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采取禾本科作物与棉花、大豆、花生、甘薯等作物间作或轮作,或旱田变水田的方式,以破坏该虫的适生环境,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2)加强田间管理,以压低虫口密度。具体措施有:
    ①玉米适期播种,不能过早或过晚。
    ②及时清除田间及周边禾本科杂草,缩小该害虫的适生场所。
    ③及时中耕灭茬,使土质疏松、墒情好,提高寄主抗病力。由于该虫主要集中在作物根部为害,并将卵囊附着于作物根部,因此应及时将作物根茬翻耕深埋或及时带出田外处理,可大大降低该虫在田 间的初始来源。
    ④加强肥水管理,增施鸡、鸭、牛、羊粪肥、复合肥和玉米专用肥,不仅促进寄主根系发育,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而且对害虫有抑制作用。
    (3)化学防治。用48%毒死蜱(乐斯本)1000倍液(去掉喷雾器喷片),每株用药液量100—150克,重点喷玉米下部叶鞘处和茎基部,并使药液渗到玉米根茎部。也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等内吸性杀虫剂500—1000倍液喷施在玉米幼苗基部或灌根。
相关作物
黄瓜褐斑病(棒孢)
黄瓜褐斑病(棒孢)
紫甘蓝炭疽病
紫甘蓝炭疽病
西葫芦病毒病
西葫芦病毒病
大叶栀子叶斑病这样防治效果佳
大叶栀子叶斑病这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