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花叶病的防治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2-12-28 |
【分布为害】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陕西、江苏、浙江、湖北、河南等省。近年来,该病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地不断扩大蔓延,成为不少麦区的新问题。 【症 状】该病在冬小麦上发生严重。染病后冬前不表现症状,到春季小麦返青期才出现症状,染病株在小麦4~6叶后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以后褪绿条纹增加并扩散。病斑联合成长短不等、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条斑,形似梭状,老病叶渐变黄、枯死。病株分蘖少,萎缩,根系发育不良,重病株明显矮化。 【病 原】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称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毒粒体为线状。 【发生规律】小麦黄花叶病毒的自然传播介体为禾谷多黏菌(Polymyxa graminis)。另据报道,病株汁液摩擦也可传病,但是对发病影响不大。禾谷多黏菌是禾谷类植物根部表皮细胞内的一种寄生菌,病毒在其休眠孢子囊内越夏,秋播后随孢子囊萌发传至游动孢子,当游动孢子侵入小麦根部表皮细胞时,病毒即进入小麦体内。多黏菌在小麦根部细胞内可发育成变形体并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土壤中的休眠孢子囊可随耕作、流水等方式扩大为害范围。春季多雨低温,地势低洼,重茬连作,土质砂壤,播种偏早等条件均会使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3~5年,适当迟播。避开病毒侵染的最适时期,减轻病情。发病初期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和磷肥,促进植株生长,减少为害和损失。施用农家肥要充分腐熟,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麦收后应尽可能清除病残体,避免通过病残体和耕作措施传播蔓延。土壤处理,在小面积发病时,可用溴甲烷、二溴乙烷处理土壤,用量为60~90ml/亩,重病地块小麦播种前采用焦木酸原液或1:4的稀释液处理土壤。 |
相关阅读 |
栽培四季芥蓝如何能促高产 |
杏树褐腐病的症状、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 |
茶树黑刺粉虱如何防治,有哪些方法措施?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