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出现,天下大乱;京东壮大,圈地称雄。光阴荏苒,两大巨头也都成为了业内各种分析及效仿的教科书。人们注意到,电商地盘依旧有大片蓝海,那就是——农资!
让我们看看如火如荼的行业现状: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互联网+”行业计划;阿里巴巴和京东都搞起了农村电商;农资电商概念股上市了数家公司;传统农资行业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有人对电商跃跃欲试·······农资电商真的那么容易进来抢地盘吗?到底谁才能闯进来,形成鼎立格局?点豆网想说,即便你是真的刘皇叔,你也要有诸葛亮才可成霸业!
政策橄榄枝已经抛出,合理投入才能生存
政策永远是行业最坚强后盾,政策的支持自然起到不言而喻的作用。借势政策,如何对资本进行合理投入显得很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民间资本底子越来越厚,资本市场运作也越来越活跃。比如传统农业也玩众筹,这给了野心家们太多可能性。正如华尔街一样,中国的VC也越来越喜欢听故事。文海想说,不管是传统农资涉足电商还是平台往农资延伸,必须巧妙把控资金的合理投入,能为老板做到这一点的无疑是真正的智将谋士。曾看过一些文章写电商的若干种死法。资金的无节制投入可能把自己拖死,而谨慎有余魄力不足的投入也很难有所作为。
用户为大,向泥土要黄金需要实干家
农资电商对接的是广大农村用户。诉求对象出现明显两极分化:老一辈农民及农二代。农资电商一方面需要引导老一辈农民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吸收年轻一辈也非常重要。“农二代”若搞农业创业,具有良好教育、先进消费习惯及对家乡农业有相对充分的了解等优势。具有天然的农业创业优势。调查报告显示, 38%的农村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在城市中找个稳定工作并定居在城市;33%会毕业后先在城市中工作几年,有了积蓄再回乡创业;另有21%的学生会在城市中创业并定居在城市,但会投资家乡建设;有7%的人会立即回乡就业或创业。数据说明了大学生返乡参与农业创业依旧缺乏积极性。不过热情已经高涨。一份重庆市的相关调查显示,重庆大学生返乡创业17.4%以上是为了改变家乡的旧貌,改变家乡的传统产业。可以断言,谁给老板攻克了这个用户群,谁就是真正的辅政大臣。
对虚头巴脑的“互联网思维”,应吸收精华
现今不代表先进。时下最流行的词汇很可能仅仅是沽名钓誉之人的文化快消品。诸如“颠覆”、“免费模式”、“风口炒作”等词儿让很多人热血沸腾。传媒人士可能觉得在信息高速上的比拼是一场竞速。很多煽动性的论调也很可怕,声称最后一片蓝海一定不允许天之骄子错过。
对于搞农资的或者打算搞农资的人来说,你们可能从事的是再传统不过的行业。毕竟农村大众并不是真正的大众。在市场细分如此精确的现在,任何生搬硬套的模式都没有太大生还的可能。且不展开说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太多人说了太多观点),在涉足农资电商时,如果提案者能因地适宜,不断优化方案和模式,才能真正做好农资电商老板的掌舵人。当然,模式不一定非要原创,研究、模仿竞争对手也不算愚蠢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