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企业,你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5-5-19 9:09:00 |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虽然这是句电影的台词,但的确也反映出当前人才的现状。很多企业经营者都在感叹人才宝贵,也在叹息找不到一位合适的人才,而培养一个人才又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四年前,笔者思考“企业应该留下谁”这个问题时,曾站在基层角度来思考,想的也比较简单,觉得企业应该留下优秀的基层员工,因为基层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今天,笔者再一次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企业人才的问题时,又有了许多新的看法,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突出核心骨干力量 众所周知,一般企业都会将员工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三个不同的层次结构,不同位置的员工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企业如何定义和划分高层、中层和基层的呢?不同的理解和划分方式可能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应该按职位的高低来区分,普通员工属于基层;一般部门经理、主管一类属于中层;而像总监、副总、总经理一类就属于高层。正是这种大众化的理解让许多企业走入了肓区。有许多企业发展后继乏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员工互相指责,基层员工反映领导能力不足,而领导层又认为员工的能力差、执行力不够。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截然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答案呢?我们的老板又说了:“看来是因为我们没有人才呀,干部的能力都不行,带出来的员工也就好不了。”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然而,我们常常看到的却是“兵熊熊一窝”。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说我们对企业这种大众化的分类与看法有错吗?当然,这种理解我们不能说是错,只能说还不够全面。在此我们忽视了一群人,那就是核心骨干。 什么是核心骨干?难道核心骨干不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吗?核心骨干和中、高层干部又是什么关系的呢?难道除了干部层我们在企业还需再建立一个核心骨干层吗?其实核心骨干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普通人能更好地区分“领导者”。因为在大众的观念里,领导就是干部,干部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就是核心,事实却并非如此。在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里讲的很清楚: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这一类人都称其为管理者,可见和大众化的理解是片面的。为什么许多人对骨干与干部、管理者与领导界定不清呢?我认为,第一是我们对许多问题认识的还不够深刻。第二是我们的同义词太多,很容易造成混淆。正是这种模糊的认识让我们走进了很多的误区。有的老板还信誓旦旦引用毛泽东的话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认定企业发展不上去,一定是干部的问题,一定是没有人才所致。但是,一些企业招了“大牌”的人才来当干部,似乎也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反而令许多人才“夭折”。 我们常常用一个建筑来比喻企业的结构,高层是屋顶、中层是柱子,而基层是填充料或基础。其实,这种比喻只适合一个成熟企业的结构。国内许多小型企业结构是不够完善的。一个企业的成长和一个人的成长非常相似,血液是企业的领导,这是核心,从始至终基本是一致的;而骨干是什么呢?就如同我们的骨骼;基层就如同我们的细胞一样。人类在幼年时期骨骼数量多于成人,到了成熟的时期才变成了基本固定的206块。小朋友需要多吃食物、平衡营养、多长肉,就会成长的快一点。许多企业在发展之初,管理制度或者管理人员还很不固定,主要是靠许许多多的骨干(部分成长后变成了干部)带头示范,靠基层人员大家一起努力、奋斗,企业才会很快发展壮大,到达了新台阶。在此之后,骨干的数量就会大大减少。此时企业需要的是领导干部,需要的是合理的流程,需要的是怎么提高基层的效率,让其具有自我复制和再造的能力。因此,这个时候领导干部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企业发展到更高的阶段,要想走的更远、更久,就需要高层的高瞻远瞩,站的高、看的远,需要高层的战略方向、指导方针,这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政治路线。 如何确定核心骨干 那么,对于一般的企业,要怎么去自我诊断自己人才的结构状况,以避免人才配置错位呢?这其中最不好判断的就是核心骨干,因为核心骨干不是一个具体的职位。笔者认为有两个方法可以用来自我检查:第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首先看人员的年龄结构,看自己的企业是否有年龄的断层。如果年龄结构看起来没多大问题,其次看看在企业工作年限的状况。如果都是刚入职的或是都是入职三五年的年轻人,也就说明这个企业是缺核心骨干人才的。因为一个企业需要人才的正常流动,但是如果人员流动过大也是不正常的。当一个企业在谈自己的人才多么稳定,流失率多么之低,企业员工都是多少年的老员工,人员非常稳定同时对企业是多么忠诚等时,也需要警惕了。可能这个企业已经是一潭死水,人员老化、没有核心骨干,只有一群无能的领导和一帮平庸的员工。而一个企业在鼓吹自己优胜劣汰充满活力时,你最好关注其流失率是多少,太高的流失率一般意味着这家企业老人对新人的排挤,或是企业人没有安全感,人员不稳定、企业变化太快。当然,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特点,这点我们要充分考虑。 第二看企业的工资表(或人员工资等级)结构。当然,这是企业自我进行诊断的一个方式,外人是看不到的。许多小企业对人员的工资没有职等分级的概念,即使有也是很模糊方式,例如简单粗暴地统一划分为经理薪水多少、部门主管薪水多少、一般员工薪水多少,没有清晰且有层次的划分。经营者简单地认为在企业工作时间久的人员更重要,那就多拿一点;干的时间短就少拿一点。至于多多少、少多少也没有清晰的概念,这样的工资表没有参考意义。所以,企业最好对工资表进行简单的加工:一般普通员工、操作工为一档;技术工、管理层为一档;中层或高层也要细分,建立一个完整的分级体系和工资标准。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发现,企业人员工资集中在两头,一头是基层员工,拿的较少;而另一头是中高层拿的较多,中间几乎没有人拿。那么我们就能很清晰发现问题所在:没有核心骨干。不过,核心骨干不是简单的“官民比”那么直接,企业领导层多了,通过工资表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同样,一位干部下属数量过大时,也能很快分辨出来。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一个人的管理宽度理想化应该六七个人。而一个企业也不可能设那么多的干部,因此核心骨干也就承担了重要的角色。 企业都需要人才,但具体到某一位人才,却要看他适不适合这个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每个企业需要不同的人才结构,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只有清晰了解自己企业的状况与所需人才的类型,才能更好地找到或培养合适的人才。这也就是所谓“人才就是用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 最后,我不得不向许多农资企业的老板再问一句: 你们的企业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准上,你知道吗?你们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你了解吗? |
相关阅读 |
农资经销商为什么赚不到钱? |
经销商如何称霸农资销售舞台 |
千人话峰会—中盐安徽红四方秋季营销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