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终端店如何转型种植大户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5-7-1 16:56:00 |
农业物质装备:亟待“鸟枪换大炮” 农业是脆弱性的产业,很容易面临各种生产性风险,其中大多与气候异常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如果缺乏预防或应对这些风险的能力,农业的脆弱性就会进一步增强。 农资人坤哥5年前租地栽了200亩果树。因为坡地的原因,雇用人工劳作时间比较多。但农村劳力有限而且农忙时雇不到人,导致果园许多管理“滞后”。如果遇上“不可抗”的自然因素影响,果园就成了“望天收”,损失惨重。为了解决这些“恼火事”,坤哥雇人搭简易棚,用于在花期抵御低温和寒潮,在收获期护果防止冰雹等;又雇人修水池,用于蓄肥和供水,抗击干旱等自然灾害天气。然而,这些就地取材的简易棚,耗材大、不稳固、容易坏需年年更换,蓄水池也没有稳定的水流来源,成了“摆设”。面对这些费力不讨好的“无奈”,坤哥对我说,他想通过一些途径自筹点资金,主要用于果园3个方面的建设:一是购进一部分机械,摆脱高成本的劳力雇工;二是拆除简易棚购买大棚相关设备,打几口机井增加喷灌、滴灌等节水设施,抗击“望天收”风险;三是在果园内修“耕作道”,方便肥料的运进和果实的运出。特别解决大量有机肥的运入,这样对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改善果品风味均有好处。 经营理念:像雾像雨又像风 种植大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是一个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以需求指导生产、又以新产品引导市场,并以商业活动为舞台的新生产者,是一个十足的“农商”。既然如此,那么种植大户一切的思想和发展理念就得按照“商业”的思维进行考量。 农资人春姐不但农资卖得好,而且地也种得很不错。前几年,凭着对市场的“嗅觉”,跟着感觉走的春姐先后种植百合、高山反季节包菜、白菜、萝卜和药材黄连等,在土地上“捞了不少好处”。但近两年的种植风险,一直让她处在担惊受怕的境地。 “发展理念不明确,产业定位不准。”这或许是多数农资人转型做得“没底”的事。看到市场上什么短期能挣钱就种什么,结果自己产品种出来没人要,不知市场在哪里? 农资人小何经过近几年的打拼发展了100多亩新高梨。对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品种,小何说:一是本地农户都种长十郎、黄花和湘南梨,不论你的果品做得多么好,上市时间集中,很难形成价格优势;二是周边销售市场都有以上三个品种梨销售,且都是从我地引苗过去发展的,成熟的时间略比我地早,高位价优势不在本地,我地的产品要在外围产品“扫市”以后才能有市场,空间和时间都不好;而新高梨在我们外围没有产品,通过近几年的试种,货架期长、上市时间处在“空档期”,人无我有,极易形式价格优势,只要自己做好“样板”试验、就不怕农户不跟着种植,到时侯农户的用药方案和果品的收购都是自己说了算。 小何最初在选择种植果树时,遭到全家人极力反对。但现在的他却把100多亩果园和农资店及周围的果品收购,经营得有条不紊,原因何在?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经营理念很清晰,揭开了经营理念头上那块“神秘面纱”,是土地上的“农商”。 技术支撑:以“庖丁解牛”解“盲人摸象” 农资人阿海自恃自己的农业植保知识,凭着一腔热情和三脚猫功夫,去年匆忙“下海”种了50亩的百合,结果亏得“灰头土脸”,方才认识到技术支撑对于一个种植大户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其实对于一个种植大户来说,技术要求是比较全面的,诸如土地生产地力培养、高产高效作物栽培新技术、生产环节的新农资、新农机的使用等,而不仅仅是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控问题。平时,部分农资人总认为自已学的知识太多,其实在一些问题上他们就仅仅是触到皮毛而已,属“盲人摸象”,摸到的也就是局部而已,而他们常常是把一个局部当成全局;所以在现实运用中却又每每感到自已知识的不足。这就是农资人的“弱项”,需要自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只有不断地深入下去,像熟练的庖丁一样,了解牛的所有部位和筋骨肌肉,才能在解牛时游刃有余地运用手中的那把刀。 经营形式:众里寻她千百度 农资人阿轩一边销售农资一边经营自己的土地。前几年根据本地市场消费需求,阿轩组织成立了“绿尚鲜”果品专业合作社,以经营枇杷、青菜李和葡萄的生产与销售为主导产业。因为是初创阶段,实力不足“块头小”,如何将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出去,也是阿轩转型中最头痛的问题。起初他采取地产地消,随着面积的加大和产量的提高,本地消耗不了这么多产品,价格也因此而受到影响。后来,阿轩亲自出马“闯市场”,但与入社的农户利益联结松散,产品好卖时农户上市场卖,不好卖时拿着合同找自己。这就造成了产品多时找市场;市场有销路时,却又没有足够的产量确保产品销售方的正常供给。用如何的经营形式或利益联结机制,来稳定供应问题又是一个农资人转型必须面对的问题。 产业体系: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绿缘农业”是农资人刘杰创办的以农资为主业的专业合作社,起初是因竞争性项目而成立的。回顾自己近年来的经历,刘杰总结出几点:一是种植环节,因为害怕风险,他的两季菜都是以甘蓝“大路货”为主以白菜为辅,其他特色品种如萝卜、辣椒却面积很小,存在产品结构单一问题;二是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种植标准化程度低;三是大部分农产品都是作为“初级农产品”出售,至多冷藏加工一下,附加值不高。四是结合自己的产业,当下想建一个深加工产业系统,但想靠入社农户融资投入不现实,因为农户的投入能力差,而国家对这方面的投入面又窄,不易引到资,有点骑虎难下。 培训农民工: 好人不知病人痛 雇用农民工的标准不再是以下体力为主,而是要求有文化、懂技术,集管理、示范、技术为一体的新一代农田管理者和经营者。当然雇工素质的提高与平时对他们的培训有很大的关系。作为种植大户来说,培训农民工也是件闹心事。农资人老周深有感触地说:“培训吧要花时间、花精力、花资金;不培训吧不够标准、操作管理上有漏洞;可一旦培训完成达到需求,农民工不是有增资要求就是用工不稳定。”总之 “好人不知病人痛”只有经历过转型“困苦”的人,才会感受个中滋味。但话又说回来像这样的“农民工”——新时代的“职业农民”农村又能找到几个?我们又能聘到几个? 完美转型的思考 首先,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没有大的龙头就不可能有强龙,也就不可能形成大的产业。农资人转型后,普遍块头小较小,缺乏竞争的实力。农资人如何与大的“龙头”结上缘,进而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丰产力、抗风险力(自然与市场风险)、市场竞争力很重要。 其次,内强素质,完善相关机制,规范运作,强化服务职能,提高自身形象和对农户的吸引力,辐射带动产业发展不可或缺。 再者,确保质量、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于一个种植大户来说十分必要。历史的经验证明,不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种植大户,获得的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最后,结合当地的资源、独僻奚径,根据供求关系、地区差异、产品结构与上市季节替代,新群体开发等,进行特色产业定位。融资源特色、民族文化风情于一体,打造自己品牌特色,走品牌经营之路,才是最根本的出路。 |
相关阅读 |
农资零售商,农资销量越大利润就越高吗? |
农资零售店新接的产品如何进行销售? |
传统农资经销商七大困境和七大出路!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