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扶志”模式,续写“三农”情怀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6-12-27 9:04:00 |
“精准扶贫”是2016年中国农村建设的关键词。扶贫由谁来做,做得真不真、准不准,始终受到领导关怀,行业关注和基层关心。作为与农民最为贴近的一群人,中国农资行业责无旁贷地成为精准扶贫的先遣队和排头兵,一批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农资企业以农资扶贫、科技扶贫、服务扶贫、理念扶贫等多种形式践行“精准扶贫”理念,为贫困地区带去希望。 践行精准理念 开启“扶志”模式 对于经年贫困的农民来说,来自社会各界的帮扶既不意外,也不陌生。传统的扶贫,像是一阵风,不持久、不系统,不能根本解决地区的贫困问题。在“精准扶贫”理念提出后,长效扶贫、“扶志”脱贫成为各地扶贫工作的一个根本原则。 在云南农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朱华国看来,云南省宣威市西泽乡就是精准扶贫先“扶志”模式的一个缩影。他介绍说:“针对西泽乡玉米种植方式传统、水平落后的问题,公司配合省供销社组织西泽乡种植能手及村组干部134人进行玉米制种技术实地培训,帮助参训人员掌握玉米制种技术,增加玉米种植的科技含量,提高玉米种植产量。聘请农科专家到西泽乡,对玉米制种技术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玉米种子生产与栽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经营及管理、土地流转政策,培训采取理论辅导与实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对参训对象进行全面辅导。” 此外,今年上半年,云南农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监事会主席黄春林,云南农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昝力,云南农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锋还带领员工在西泽乡开展了“一活动、一工程”暨省供销社扶贫点科学用肥宣传活动,得到西泽乡政府及当地农民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经过一年多的引导帮扶,西泽乡已流转了土地近4000亩作为玉米制种基地,通过推广玉米制种技术,可实现玉米种子亩产300公斤,亩产值达6000元。而在西泽乡迤那村,农民增收更是获得了双保险。一方面,对农民种植玉米的种子、化肥等农资产统一监督,严把质量关;另一方面,在收获季节按照市场价收购玉米,如果市场价格明显偏低,则制订保护价,全方位保障农民收入。 朱华国认为,“扶志”模式应当是一个系统工程。他表示:“依托业务优势,我们能为农民提供‘种、管、收、加、售’一条龙服务。未来我们还将利用供销社系统的电商平台,实施电商扶贫,免费为农民开店,帮助农户在网上销售农产品及其它产品,让农民真正体会到电商扶贫所带来的实惠。同时,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实施新型庄稼医院项目建设,探索发展‘庄稼医院+合作社+贫困户’的服务模式,促进实用农业技术进村入户,培植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加快产业建设 保障农民增收 在以玉米、土豆为主要种植作物的迤那村,贫困是历史,也是现实。“如何让农民过上富裕日子”是多年来一直萦绕在村支部书记洪兴周心头的头等大事。 “迤那村没有‘贫困村’的帽子,但是有比许多‘贫困村’更严峻的困难。4246口人,8200亩耕地,种植结构原始,交通不畅,农民不愿继续穷下去,却始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苦闷中,洪兴周迎来了 “及时雨”。 “今年,迤那村真正走上了脱贫路。”激动的村支书握着记者的手,把脱贫的故事娓娓道来。“在帮助下,村里成立了3个合作社。一个养殖合作社,主要是培育牛、羊;一个是种植合作社,发展了3200亩经济作物。以食用百合为主;还有一个综合服务社,提供农药、化肥产品和农化服务。” 这一年, 迤那村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洪兴周的答案是:“通过一年来的艰苦奋斗,迤那村共脱贫9户、21人次,村中每个家庭平均收入提高1800元/年。这样大幅度的收入提升在此前多年未曾出现。取得这样的突破,首先要归结于土地的合理利用。从一季耕种向两季耕种转变,转型后村民每年有10个月从事农业生产 。其中,一季玉米保证口粮和基本生活,一季蔬菜实现收入快速提高。可以说,种植结构调整成为了避免农民返贫的防火墙。未来,我们将加快产业调整,增加蔬菜种植面积,让农民彻底远离贫困线。” 朱华国认为,迤那村虽然走上脱贫道路,但迤那村的产业调整才刚刚开始,这场扶贫攻坚战还远不到鸣金收兵的程度。“未来一段时间,将帮助地区继续产业优化,加快订单农业建设,为农产品销售打开通道,重点提升老百姓的实际收入。其中,重点要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构建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增收致富持续能力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提高贫困户的参与程度,让贫困群众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带动社会力量 续写“三农”情怀 作为供销合作社系统精准扶贫的骨干力量,2016年朱华国带领扶贫工作人员3次来到迤那村。最近的一次,走访3个自然村,却在山路上颠簸超过6小时。“每一次来到村里,村民们都十分热情,而我们的扶贫队伍也屡屡被农民的艰苦所触动。这一年来,公司员工自发捐款捐物,主动请缨下乡,把农资人的身影留在了贫困地区,留在了贫困农民的心里。我们农资企业靠农民取得发展,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贫困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帮助贫困地区早日找到发展新路。” 在与当地贫困群众和干部共商帮扶措施、共谋脱贫思路的过程中,朱华国为今后的精准扶贫工作划下几个重点: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和持续;二是协调社会资源和相关扶贫资金,对困难农户提供补贴,让农民住得暖,住得安全;三是对地区的教育问题加大支持,为年轻人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四是协助地区改善交通,为农产品出村,资金、设施进村创造条件。 念念不忘,终有回响。在朱华国的奔走下,当地乡镇政府的协调下,迤那村的孤寡老人得到了政府提供的土地和资金支持,明年就有望住上新居。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绝非一人、一家、一个企业之力能成。精准扶贫如何持续,如何深化?朱华国说出了自己的扶贫理想:“不到基层,不知农民苦;不做扶贫,不知扶贫难。在云南的贫困山区,农民面临着生产难、住房难、出行难等等生存威胁。精准扶贫就是要迎难而上,整合社会资源,把影响农民幸福的障碍一一打破。农资扶贫需要行业内的联动和合作。我希望能在未来继续整合资源,联合国内的优秀农资企业,共同把扶贫事业做扎实、做完整。我们的扶贫工作坚持‘不脱贫,不脱钩’的原则,要将农民的生活困难管到底。同时我们相信通过物质资助、协助产业结构调整、疏通农业上下游链条等多种形式,一定能够帮助贫困农民走向致富、走向小康。” 情怀有共鸣,乐观有依据,理想有底气。朱华国的一番话让“2015-2016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颁奖仪式上的掌声经久不息。 “这些把农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为农民脱贫劳碌奔忙不求回报的人,是贫困老百姓心里最可爱的人。” 湿了双眼的洪兴周对记者如是说。 |
相关阅读 |
6月16日培育土壤肥力产业发展论坛顺利召开 |
重磅!西部大开发种业新机遇 |
《农田水利条例》201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