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会如何影响中国农资产业? |
来源:好农资招商网 2017-1-7 9:42:00 |
日前,我国最高级别的“三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部署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为新一年的农业生产、农业改革定调筑基。会上,国家领导人指出,2016年农业农村形势总体较好,2017年“三农”工作要继续为全局作贡献。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2016年,我国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开了一个好局。在2017年,我国“三农”工作则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在强农、富农、惠农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站在2017年中国农业的起跑线上,记者采访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研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中国农业会发生哪些改变?又将如何影响中国农资产业?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加快深化农村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核心一点就是让市场成为农产品价格和农产品结构的指挥棒。会议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要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前副组长陈锡文此前表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要提高农业综合效率、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一大举措就是让农产品的定价主要由市场决定。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政策改革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就是一例。 专家认为,实施了长达8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玉米价格执行价补分离的改革政策,将成为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一方面,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给予一定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到省区,由地方政府统筹补贴资金兑付给生产者,以保持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 对于明年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在2016年籽粒玉米调减约3000万亩的基础上,2017年要继续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玉米10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缩小,随之而来的必将是替代产品的增加。 据“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东北运营中心副主任林柏杉向记者介绍称,2016年在东北三省的非“镰刀弯”地区,葵花的种植面积在扩大。除此之外,2016年高粱和糯高粱种植面积也在增加,高粱产业中,酒用高粱和食用高粱都有所增量。” 而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副总经理张晓彪分析称,随着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的减少,势必对化肥用量造成影响。按全省玉米缩减种植总面积计算,2016年尿素使用量减少了30万吨(折纯)。玉米每亩地每次追肥30-35公斤,大豆用肥量是玉米用肥量的1/3,其它作物的用肥量同样远不如玉米。 种植结构调整对农资的影响不仅在于数量,还涉及品种。玉米肥投入减少,花生肥、大豆肥投入增加,是显而易见的变化。此前,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东奎就表示:“种植结构调整后,一方面高氮产品以及部分高附加值的新产品的销售难度增加。另一方面老百姓将部分土地向种植大豆和花生转移。大豆用肥量相对玉米来说少很多,而且主要是使用高磷型肥料,这又对化肥生产企业的产品供应有提出要求。”由此可见,在2017年,国内常规肥用量缩小,专用肥需求扩大或成为大宗肥料市场的一个明显变化。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把该退的坚决退下来,把超载的果断减下来,把该治理的切实治理到位,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 在本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绿色生产方式”是一个全新提法。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我国农业资源长期透支、过度开发,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已经难以为继。” 目前,我国耕地退化明显,在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资源环境压力大、面源污染严重。保障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必须将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到重要位置,也必将对绿色农资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农业逐步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化肥施用量大,化肥使用结构不合理且利用率低,并因此造成的土壤面源污染仍在扩大。与此同时,国家出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土十条”等政策。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意识到,优化化肥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生态肥料,或将是农资行业实现突围的一条出路。 2016年,在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农资传媒主办的“守护土壤安全·拒绝肥料染色”大型公益活动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一致认为生态肥料能够维持农业生态的平衡与稳定,有效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显着提高作物品质、保障食品安全。目前,市场上许多新型肥料,包括海藻肥、腐植酸肥、生物有机肥等都属于新型的生态肥料,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众德集团坚决杜绝肥料有害染色、安徽司尔特倡导原色肥料、开磷集团提倡本色二铵的做法得到行业一致好评。 而在重金属污染问题严重的南方地区,科学使用农资产品养护土壤的做法已经蔚然成风。开磷集团农化中心主任田树刚表示:“在南方酸性土壤中,如果使用弱酸性或碱性的肥料来代替酸性肥料的话,可以降低土壤进一步酸化的风险。”天脊集团则针对南方的重金属土壤重点研发了具备“提高土壤pH值和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的土壤调理剂。 服务“绿色生产方式”将是未来国内农资企业的工作重点。祥云股份复肥事业公司市场总监郭良才详细解读了公司的“健康植民计划”。他指出,祥云健康植民计划的目标是:一、培养两个群体,即传统农资经销商到现代农业健康管理平台,掌握当地核心作物的健康管控技能,掌握当地土壤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掌握当地优质农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转型期农业种植户到现代农业健康管理者的转变,掌握所种作物的健康管理技能,掌握所掌管土地的维护和改良功能。二、构建两种关系。与经销商合作,厂商共同搭建一种适合当地农业服务的创新模式;与种植户搭建能力授予关系,通过与经销商通力合作,授予地方规模种植户作物健康管理能力和农产品市场风险规避能力。 跳出农资看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离不开节水,离不开科学灌溉。“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体现了国内农业改革的延续性。2016年,《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农田水利条例》先后发布,发出推动节水农业发展的明确信号。河北萌帮水溶肥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孟国明说:“农田水利建设落实到位,肥料企业能从中获益,水溶肥企业将迎来机遇期。节水政策的不断出台将刺激企业开发生产相关产品,加速产业向水肥一体化方向发展。” “促进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 产业融合的要义,一是让农民能够分享二三产业增值的收益,二是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打造。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事实上就是以农业为基础,向二三产业进行扩展。发改委农经司司长吴晓表示,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强调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核心就是要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他还说,未来国家将着力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和有效载体。加大对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力度,打造一批产业链条比较长、商业模式比较新、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促进农村经济融合发展是农资产业发展的一个难得机遇,把农资的生产、销售和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深加工捆绑在一起,是提升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也是降低企业风险,实现产业共荣的重要手段。中国社科院专家表示,农村产业融合涵盖现代化农业、规模化经营等,同时也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及新业态,比如农产品电商、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及增产型服务业,可以购买农机具专门为农民提供农机具作业服务,也可以通过测土施肥等给农民提供服务。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伴侣”,国内农资行业在三产融合、农业产业链打造上具有先发优势,也有必要将这种优势不断巩固、扩大。 在陕西,富钾农资有限公司以技术服务为主导,形成了果业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在种植技术端,形成了富钾农民大学、富钾DT智慧店、富钾技术服务队三级服务体系,在水果销售端,打造陕西首个互联网苹果品牌-“不二果”,形成了“农资供应-技术服务-不二果品牌销售”的良性循环模式;在山东,谷丰源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了占地2600亩的丰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旗下子公司的可溶性大豆多糖项目和磷脂酰丝氨酸产品均已投入生产,延伸出一条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条;在河北,廊坊绿园农资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从种子到餐桌”的农业产业链模式开花结果,公司以节水、节电、省工、省肥、高产、优质为目的,以流程化的科学管理技术推广和健全的推广网络为保障,实现了品种引进、技术推广、农民种植生产、产品回收加工,“产加销”一体化的小麦产业链新模式。 此外,以“互联网+”农业理念为基础,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成为行业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在2016年,国内涉农电商发展迅猛,其中不乏农资电商的成功身影。农商1号作为国内农资电商的旗手,一方面带动传统农资流通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也成为种植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农商1号CEO罗文胜表示:“一方面,农商1号重点打造全新的运营商体系,让更多的人成为农资电商发展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农商1号为种植户搭建了全新的销售渠道,也让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快速满足。” |
相关阅读 |
河南旱疯了,南方的雨下爆了,种植户苦不堪言! |
农资企业找对组织才能更好的发展 |
农业部公布了107个县(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