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小麦叶片发黄现象令人揪心!亟待解决! |
来源:农资经销商 2018-4-3 9:42:00 |
小麦的整个生长期大致可以分为: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乳熟期等。4月上旬黄淮海冬小麦将陆续进入拔节期,也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即所谓的中年期,有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该时期出现问题,会影响小麦穗器官的发育,使穗粒数锐减,对产量影响很大。当然如果在小麦返青期出现问题,也不利于小麦拔节,最终影响产量。 3月份小麦逐渐进入返青期,3月中下旬—4月中上旬是小麦发生叶片发黄,甚至干枯的重要时节,近段时间很多农户和市场推广人员反映,一些麦田出现不同程度苗黄现象,其中大部分麦田叶片、叶尖出现发黄现象,放眼望去,黄绿相衬,苗势极弱;少部分麦田麦苗1~2叶出现干枯;小部分麦田麦苗分片枯死,呈现出缺苗断垄现象。小麦发黄现象从河南豫南信阳、驻马店开始,由南往北进行蔓延,逐渐从河南向河北、山东等地发展。 所谓绿油油的小麦让人稀罕,黄蔫蔫的小麦令人揪心!看似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却让大家手无举措,因为小麦发黄干枯原因有多种,如果没有找到病因,就不能对症下药,那么小麦减产将会非常严重。因为黄化麦苗地上植株生长缓慢,地下根系发育不良,根少且小,吸收营养能力减弱,麦苗外观表现瘦弱,逐渐呈现黄叶;而重发田块地上叶片枯黄,地下根部发黑,有的甚至腐烂,彻底阻碍了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植株最终死亡,造成麦田缺苗断垄现象。 小麦黄化原因多,我们只分析几种常见现象: 1、生理性病害。 很多地区的小麦黄化现象是由氮过剩、钾缺乏所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所致。若小麦自3叶期就出现黄化症状,从下部叶片开始,自下而上依次出现云纹状半透明白斑。严重时白斑连成一片,整个叶片呈黄白色,数日后,叶片即干枯。每个叶片先从叶尖出现黄化,再逐步向下发展,与健康植株相比,黄化植株的分蘖相对少,初生根差别不大,但次生根很少或没有,早期发生黄化的田块均为早播徒长麦田。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钾肥缺乏的田块,若往年就有此种现象,次年种植小麦前施底肥或中期追肥时,多施富含钾的肥料,减少氮肥;若现象较轻,可以喷施含钾叶面肥(注意市场上劣质不含钾产品较多)。 2、小麦病害。 近些年土壤环境恶化,加剧了土壤病菌的积累。部分地块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发生严重,这些病害发病部位多在茎基部或根部,影响水分和养分运输,明显表现在叶片上,有的叶片干枯,有的叶尖发黄,严重者病斑部位枯烂,小麦减产严重; 其次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病也会引起黄化现象,该病又叫小麦黄花叶病,在小麦返青期发病植株新叶上会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之后褪绿条纹增加并扩散。病斑表现长短不等、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条斑,形似梭状,老病叶渐变黄、枯死,通常成片发生。病株分蘖少、萎缩、根系发育不良,重病株明显矮化。 不管小麦发生哪种病害,若防治不当,减产都很严重,特别是阴雨天气多,田间湿度大,温度适宜,有利于小麦苗期病害的发生。应提前预防为主,可用杀菌剂对种子进行拌种,或是在发病初期喷施三唑酮、戊唑醇、噻呋酰胺、苯甲·丙环唑防治小麦纹枯病和根腐病;有全蚀病发病历史的田块,用硅噻菌胺拌种,该病一旦成片发生,药剂防治困难。对于发生病毒病的地块,除了喷施常规杀菌剂外,要注意蚜虫防治,喷施杀虫剂(病毒病多为刺吸式害虫传播引起),再加芸苔素内酯等调节剂,一起防治,方能有好的防效。 3、地下害虫危害。 部分田块金针虫危害严重,主要咬断小麦茎基部,导致小麦根茎输导组织受损,造成麦苗心叶发黄,形成枯心苗。可选用毒死蜱100--200倍液进行灌根。 以上是小麦田发生黄化现象常见的原因,并不是全部原因,例如土壤酸化、板结等现象,会造成小麦根系变弱,新根发育迟缓,根系少,影响营销吸收,会造成黄化;整地质量差,尤其是秸秆还田、旋耕整地后镇压不实或没有镇压的麦田发黄较重;麦田除草剂(如唑草酮)用量过大或使用不当也会成小麦叶片叶尖发黄。有的甚至是多种原因综合发生引起的,所以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盲目防治,不跟风防治。 |
相关阅读 |
多粘类芽孢杆菌产品登记情况汇总 |
花生拌种剂产品的品牌选择 |
这些病虫草抗药性上升,用药方案该调整了!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