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农资行业极具代表性的十大并购整合事件梳理 |
来源:农财网农化宝典 2019-12-26 9:56:00 |
大潮褪去,才能看清楚谁在裸泳。不管有没有穿底裤,对于农资行业来说,整合并购都是大势所趋,唯有如此,才能重塑行业格局,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综合竞争力。 2019年,农资行业整合并购加速,洗牌加剧,甚至出现了不少让人“大跌眼镜”的事件。曾经的百强肥企,黯然退场;3大上市企业剥离化肥业务,集体撤退;曾经看起来极其光鲜的龙头企业,或破产重整,或被迫“卖身”。 有人离席,有人进场。这一年,不少企业开启了“买买买”模式,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生产经营格局愈加明显;中化集团将鲁西化工收入囊中,龙蟒大地甚至被跨界收购;开磷与瓮福完成整合重组,“两化”融合趋势也愈为明朗;国际农化巨头并购速度加快,紧盯中国市场。 农财君梳理了2019年极具代表性的十大并购整合事件。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回顾,行业人能够拨云见日,受到些许启发。我们更希望,农资行业的整合能够朝着良性方向进行,最好是能够催生一批真正的巨头,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1、中化集团将鲁西化工纳入麾下 超级央企化工板块再扩张 鲁西化工12月20日晚发布公告宣布,通过股权划转,公司正式并入央企序列,实际控制人由聊城市国资委变更为中化集团。 双方此次“牵手”,是中化集团在化工板块的战略扩张。中化集团是国内领先的化工产业综合运营商、农业投入品(种子、农药、化肥)和现代农业服务一体化运营企业。鲁西化工所处的行业为化工新材料、基础化工、化学肥料,是全国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之一以及国内一流的化工新材料企业。 此前,中化集团已通过收购瑞士农药巨头先正达、中国农药最核心的研究机构沈阳化工研究院等一系列并购重组,大大增强了农药业务的规模和研发能力。 短评:此次入主鲁西,中化集团的重点放在了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工装备上面。但就农业投入品板块来看,双方均在化肥行业深耕多年,尤其是中化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中化化肥是国内最大的化肥分销商之一,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未来,不排除双方在化肥、农药等产品销售上协同合作。 2、开磷瓮福合并两磷变一磷 将重塑世界磷肥产业格局 6月26日上午,贵州磷化集团正式揭牌,我国磷肥行业诞生一个具备全球影响力的航母级企业,“两磷”(原开磷控股集团、瓮福集团)成为旗下子公司。 作为磷肥行业的两大巨头,“两磷”各有优势。开磷集团磷肥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二位,并拥有得天独厚的磷资源优势,探明储量达11亿吨,矿区资源还可开采上百年。瓮福集团磷肥产能居全国第三位,磷矿选矿技术国际一流,在精细磷化工领域拥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是目前为止传统磷复肥企业转型发展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 短评:“两磷”合并后,高浓度磷复肥及新型肥料产能产量将达700~850万吨,成本、技术、品质、规模在世界排名第二,为多种新型高端肥料开发打下基础,市场布局优势更为明显,在控制中国市场供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终或能重塑磷化工产业格局。 3、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深度融合 或诞生全球最大化工公司 “两化”将合并的消息层出不穷。自去年起,擅长并购重组的宁高宁“一肩挑”中化集团、中国化工董事长,这被外界解读为“两化”将合并的有力证据。 今年,“两化”合并信号不断。两会期间,宁高宁透露:“两化”合并正在研究中!7月份,国资委也释放出了重要信号:下一步要稳步推进央企集团战略性整合,重点推进包括化工在内的多领域战略性重组,加快整合央企同质化业务,再次掀起市场对“两化”合并的预期。 9月份以来,“两化”则多次联手展开市场布局,合并迹象逐渐明朗。9月2日,拥有丰富海外并购和资本运作经验的中海油董事长杨华调任中化集团总经理。业内认为,其将协助宁高宁推动“两化”的合并。9月5日,宁高宁发话: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正在大力推进“两化”合作。10月,“两化”又携手布局中国第一化工大省山东。11月,双方在第二届进博会上联合举办专场签约活动,融合协同趋势明显。 短评:“两化”融合最大的优势体现在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上,双方营收合计超过1000亿美元,合并后有利于在化工、农业投入品板块的优势互补,减少同质化竞争。战略层面上,将会打造出一个辐射领域广、渗透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更加完善的化工巨无霸,来应对国际化工巨头在华布局压力。 4、三泰控股近36亿收购龙蟒大地 跨界入局或为脱困 2019年,此前一直专注金融外包服务的上市公司三泰控股,在战略方向上了做出重大调整。8月30日,三泰控股正式宣布用现金购买李家权、龙蟒集团所持有的龙蟒大地100%股权,交易金额35.57亿元。 两家公司除了分属不同行业外,经营业绩也存在巨大差别。龙蟒大地资产总额为36.8亿元,现有四川德阳、湖北襄阳两大基地,年产近百万吨磷复肥产品2017-2018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5.48亿元、33.16亿元,净利润5720万元、2.8亿元,经营业绩向好。 而三泰控股此次跨界收购的背后,是其面临已连续四年出现亏损的困境。近年来由于金融服务外包竞争激烈,三泰控股经营压力骤增。2018年营业收入为7.2亿元,远低于龙蟒大地。2015-2018年间,也仅有2017年实现3.02亿的账面净利润(扣非后为亏损4.81亿元),其余年份净利润分别为-0.38亿,-13亿,-2.19亿。 短评:三泰控股所处的金融外包行业竞争程度加剧,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突出。龙蟒大地这一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后加入后,能够快速拓展利润来源,增厚业绩,这也是三泰控股收购龙蟒大地的原始动力。但对龙蟒大地来说,此次收购属于跨界整合,两家主营业务不具有相关性,能否实现协同效应还有待考察。 5、UPL收购乐亭永乐 共享分销渠道 11月18日,UPL(印度联合磷化物有限公司)通过其香港分公司,从燕化永乐收购位于河北省的乐亭永乐100%股权,同时向燕化永乐发行该香港分公司25%的股权。 乐亭永乐是燕化永乐的核心子公司,于2017年建成投产。据悉,该公司年可生产农药复配制剂2.8万吨,涵盖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剂四大系类。 短评:此前,UPL已于2019年2月宣布正式完成对爱利思达(Arysta) 的收购,交易额为42亿美元,一举成为全球五大农业解决方案公司之一。此次收购乐亭永乐,UPL将获得乐亭永乐在中国广泛的分销渠道、产品登记证以及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这将为其在中国的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6、利民股份并购威远生化 丰富产品补充渠道资源 今年6月,利民股份成功完成并购威远资产组(河北威远生化、威远动物药业、内蒙古新威远),从中国农药行业第二梯队成功跻身第一阵营,重塑行业格局。 利民股份此次收购的目的,在于优势互补,保持其在农化领域的领先地位,完善产业布局,丰富产品结构、强化渠道建设。 利民股份产品以杀菌剂为主,而威远生化则为国内阿维菌素、草铵膦、嘧菌酯优势企业,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产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属世界领先,双方产品及渠道协同互补效应显著。 短评:利民股份近两年在资产重组并购上“狠下”功夫,最早收购河北双吉,已经控制代森类(代森锰锌、代森锌)原药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本次收购,一是通过河北威远杀虫剂(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系列)和除草剂(草铵膦系列)原药和制剂的优势,使利民股份获得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三个板块齐头并进,并带来技术和业务板块的新生血液;二是,威远生化原有的优质渠道资源,可以给利民股份很好的补充。 7、安道麦收购辉丰农药业务 加速拓展中国市场 11月6日,安道麦与辉丰达成协议,在合资公司的框架内,安道麦支付3.7亿元收购辉丰全资子公司上海迪拜50%股权。 短评:入股上海迪拜成立合资公司是安道麦在中国市场持续快速扩张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加强其在作物保护市场的商业活动、定位和供应能力,也预示着安道麦将依循今年年初公告的方向:收购辉丰位于江苏省大丰市主厂区的农化业务这一目标逐步落地。而辉丰目前则已将主业转向生物农业,通过出售部分资产而达成转型目标,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8、四川蓥峰变卖化肥资产 广东天禾收购“云河”商标 今年,具有资金、技术优势的企业表现强势,在市场上“买买买”。然而,仍有不少公司则因为经营、资金以及大环境所拖累,被淘汰出局。 2019年,已处于破产清算阶段的四川蓥峰,陆续将与化肥生产紧密相关的商标、厂房、机器设备公开拍卖出售,以偿还债务。自此,这家拥有40余年历史的国内知名化肥企业基本完成破产清算,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四川蓥峰曾经荣誉加身,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之一。2005年起,公司跻身全国化学肥料制造业100强,年产能达100余万吨,尤其是其拥有的“云河”牌复合肥是国内知名化肥品牌,颇受消费者信赖。 而根据最新的司法拍卖信息,广东天禾通过其四川子公司收购了“云河”系列商标及部分专利技术,意欲让“云河”这一曾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重现江湖。 短评:四川蓥峰的败局,给化肥行业敲响警钟。产品老化脱离市场需求、内部管理粗放以及多元化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是其破产的重要原因。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未来行业两极分化只会越来越明显。企业需要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服务模式、经营管理等领域持续创新,储备更多的“干粮”,才能在寒冬中“活”下来,有效应对市场挑战。 9、盐湖股份破产重整 钾肥之王谋求重生 “钾肥之王”盐湖股份今年到了危急时刻。8月,公司被439万元的债务拖到重整 ,开始变卖资产谋自救。 目前,法院已裁定盐湖股份进入重整程序,并对旗下两家亏损子公司进行拍卖,对业务板块进行“好坏分离”。如果顺利完成重整,将全面优化钾肥巨头的资产结构和债务结构,整体化解债务,实现轻装上阵。若重整失败,将被宣告破产,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近年来,盐湖股份将“走出钾、抓住镁、发展锂、整合碱、优化氯”的多元化发展作为战略布局,但也就是对“镁”的一味追求,将整个上市公司拖入泥淖。实际上,盐湖股份的“老本行”钾肥业务相对优良, 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其氯化钾产品的毛利润分别为53.6亿元和29.23亿元。 短评:盐湖股份的多元化拓展,自开始起技术、体制及管理等层面问题便如影随形,且相互影响。一路跌跌撞撞,最终不得不将亏损资产剥离上市公司。值得庆幸的是,公司钾肥和提锂主业仍具竞争力,各方积极推动的破产重整或将令其绝地重生。 10、3大上市企业集体撤退 剥离化肥业务 这几年,在去产能、环保高压、农业需求量下滑、成本倒挂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以传统尿素为主的不少氮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压力,退出速度加快,行业洗牌进入下半场。 柳化股份、赤天化、河池化工3大氮肥上市企业生产线已停产多时,今年以来,纷纷开始转向,将化肥业务剥离。 柳化股份:曾是华南地区最大、品种最齐全、经济技术实力最雄厚的现代化工及化肥生产基地。2017年7月,因拖欠巨额债务长达六年,柳化股份被债务人申请重整。今年11月,柳化股份将尿素生产相关设备全部低价拍卖,经营性资产仅剩下生产双氧水的鹿寨分公司,彻底脱离了化肥行业。 河池化工:广西重点骨干化肥企业、中国500家最大化学工业企业之一。在2018年,河池化工关停了尿素生产装置,全面停止生产。今年9月起,宣布以1元的价格,出售尿素生产相关的实物资产,转变为一家医药公司。 赤天化:贵州最大的氮肥生产企业,尿素产能超过100万吨。3月份至12月份,赤天化(现已改名为“圣济堂”)连续宣布出售旗下两家承担全部尿素生产业务的子公司,开始集中力量发展“大健康”这一单一主业。曾经在赤水河畔存在了四十多年的明星国企彻底消失,不再留下一丝痕迹。 短评:这3家企业过去均为国有大型氮肥企业,辉煌无限。黯然退出的原因之一是其所处的氮肥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竞争激烈,其二是企业近年来核心竞争力丧失,主营产品尿素附加值低,成本倒挂,造血能力缺失,同时失去了转型升级的机会。 对于仍在固守的传统化肥企业,应吸取教训,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质量,对初加工产品进行深加工,拓展产业链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完成产业转型。 |
相关阅读 |
帮忙购买农药演变成诈骗,谎称政府补贴,结果被判刑 |
新种子法通过 加强转基因品种监管 |
设施农业让农民日子更红火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