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需随时可能归零,经销商咋规避风险? |
来源:农资导报 2020-6-6 8:54:00 |
共振是个物理现象,指一个系统的自身震动频率同外部相同频率的震动相叠加,产生更大的振幅,也即更大的波峰与波谷。共振发生在建筑上可能会产生破坏性的结果,如引起桥梁的断裂等。尿素市场同样存在着共振现象:两个或多个不同时间的需求因偶然因素成为同一时间的需求,从而产生共振。共振造成的后果是尿素的需求高峰和低谷都高于正常年份。 5月份,东北、西北和南方的农业用肥,我们可以看作是尿素农需的常态,但今年以下的需求同以上常态化的需求产生了共振: 高温引起的农需共振:高温天气会增强小麦的呼吸作用,加快水分的丧失、作物的枯萎和作物的成熟,又称高温逼熟(非正常成熟,产量会降低)。今年安徽、河南等省在小麦灌浆成熟期遭遇了高温天气,使得收割较往年提前了近十天(安徽小麦在6月3日基本完成了收割),必然造成备肥和播种的提前。强调一下,天气因素永远是农业绕不过去的坎,因天气变化造成尿素价格的剧烈波动在历史上已经无数次发生,注定未来还会发生。典型的案例是2012年天气使得美国的种植提前,造成全球尿素价格的大波动,给很多经销商留下了噩梦般的回忆。 复合肥引起的农需共振:受疫情和粮食危机炒作的影响,经销商在2月份大量储备了复合肥,而后期复合肥原料大幅降价,复合肥成本下移。假如经销商不加速复合肥出货,就会遇到后期低价货的冲击,承受市场丢失和降价的风险。据笔者调研,今年复合肥对农民的赊销力度加大,销售提前,也带动了农需尿素的销售提前。 数据不支撑当前尿素价格的坚挺,但现实是尿素工厂销售情况很好。表面上看起来很矛盾,实际上是因为偶然的因素造成了农业需求的提前,并产生了共振,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农需尿素的最大特点是一个阶段经销商集中拿货,一个阶段经销商集中不要货,把需求进行了极度的放大或缩小。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需尿素从极度旺盛到需求为零几乎没有过渡期,甚至可能在一天内完成。当前,无疑是农需主导尿素市场的阶段,但一旦农需突然出现断崖式的下跌,那么即使尿素日产量再低,工厂的待发订单再多,也不可能靠低迷的复合肥和胶合板厂来消化,从而导致流通企业的互相踩踏,因此经销商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不是上游工厂价格的涨跌,而是自己区域市场何时结束和发货时间是否能在自己区域用肥结束前到货,从而严控风险。 农需何时启动,何时结束,是预期、供求关系、天气、区域、国际国内环境、参与主体博弈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但中期的预测可以排除偶然因素,回归到供求关系分析主线。基于供求关系的分析,笔者一直对中期尿素行情持悲观态度。很多省份小麦收割已经陆续完成,农业需求随时可能归零,市场正在向中期行情发展,需要引起大家高度关注。 |
![]() |
![]() |
相关阅读 |
如何让农村电商在农友圈里“热”起来? |
农资渠道已发生很大变化,如何重塑来让零售商能卖货、会卖货呢? |
营销的小故事,看了不怕没单签 |
![]()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