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农资网手机版,经销商种植户都在用
在华近20年,外资农机企业都有哪些改变?
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2020-9-8 9:43:00
    

    2004年11月1日生效的农机购置补贴,开启国内农机行业的“黄金时代”。2004年到2014年的十年间,国内农机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随之而来的是外资农机企业快速进入国内,占领农机市场。

    依靠成熟的农机产品,外资农机企业最初通过与中国农机企业合资的形式进入国内市场,后续采取直接投资、收购本土优秀企业建立自己的制造基地的方式,在短短几年内,就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外资农机企业在华的处境是否有改变?

在华近20年,外资农机企业都有哪些改变?

    技术、产品质量和管理模式仍是优势

    提到外资农机企业,第一反应肯定是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外资农机企业在中国制造的产品覆盖了发动机、拖拉机、收获机、插秧机、整地机、畜牧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和基础部件等。在国内农发展初期,外资农机企业还带来了采棉机、甘蔗收获机等国内空白产品,不仅加快我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进程,还为国内农机企业提供学习的机会。

    拥有更丰富产品经验是外资农机企业最大的优势所在,多年的研发积淀,在技术上,往往能够更快一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优先占领国内市场。

    截至2013年底,欧美五大农机企业(迪尔、纽荷兰、爱科、道依茨法尔、克拉斯)、日本的三大农机企业(久保田、洋马、井关)、韩国的三大农机企业(大同、东洋、乐星)等均在我国建厂。他们主要生产热销的大马力拖拉机、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占据当时农机市场份额超过60%,价格也远远高于国内产品,利润率高达20%以上,几乎控制了这些产品的市场。

    同时,外资农机企业成熟的制造能力和产品质量,一方面成为征服用户的优势条件,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农机产业链的全面升华。数控加工、激光和等离子切割、电泳表面处理、自动焊接等先进技术早已是外资农机企业必备的制造手段,所制造的农机产品质量相对本土产品有一定的优势。

    最后,外资农机企业成熟的工厂管理方式、供应链的高效管理、品牌建设的内涵等商业操作模式和管理经验,使之在国内能更快的站稳脚步,铺开市场。

    外资农机企业在这些方面的优势,一直是国内农机企业学习和突破的方向,也是占领国内农机市场较大份额的主要原因。

    高端市场份额逐渐被稀释

    中国高端农机市场有着丰厚的利润,在国内农机行业快速发展初期,外资农机企业凭借其技术、品牌、管理等资源,与国内仍处于探索阶段的农机企业形成鲜明对比。

    据了解,21世纪初,喂入量每秒八公斤以上的收割机、200匹马力以上的拖拉机、采棉机、水稻收割机、甘蔗机、喷药机、高端农机具等高端农机市场的90%都被外企垄断。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少,科技实力弱,总体布局不平衡,从农业学科领域来看,对农业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重视较多,但对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技术重视不够。

    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1、加大对农机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深化农机企业改革,加快转换机制;

    2、加强对农机工业发展的引导,大力调整产品结构;

    3、建立健全法规体系,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规范市场秩序;

    4、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虽然外资企业的优势明显,但是在国内农机的不断成长下,外资农机企业的优势也在不断被弱化。

    在政策扶持和科学研究下,国内农机企业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在众多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打破外资农机企业垄断。

    沃得在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插秧机、打捆机等众多领域全面崛起;龙丰犁终结了中国人造不出一把好犁的屈辱史;钵施然采棉机打破外资垄断市场,销量上远远超越外资品牌;吉林康达玉米免耕播种机仍一机难求;自动导航、植保无人机市场翻倍增长……

    虽然说,在一些高端产品细分市场领域,外资产品依然有很强的增长势头,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外资农机在高端农机市场的市场份额逐渐被本土企业稀释,这是显而易见的。

    产品适应用户需求要提速

    随着中国农村发展形态的变化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农机产品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不断加速,新兴农民组织蓬勃发展。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最新统计,全国农民合作社总数超过220万家。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0273家,农民合作社成员6682.8万个,较10年前翻了近三倍。

    农业合作社的快速增长推动农机市场消费主体悄然生变,过去分散的个体消费群体被农机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等消费集群所取代,成为农机厂商争夺的主要客户群体。

    用户主体发生的变化,一方面要求农机厂商能够提供从整地准备、种植、管理、收获到产品加工等系列化机械、成套农机装备;另一方面,随着工商资本的进入和农业的规模化运营,用户更加需要系统化综合解决方案,对农业生产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社、家庭农场运营模式策划商等需求强烈。

    “这对仅能提供农机产品的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机遇。”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宁学贵表示。

    外资农机企业的技术先进性毋庸置疑,但不同企业适应中国用户需求的速度不同。比如,国内企业普遍赖以生存的四行玉米机、3公斤以下小马力稻麦收割机、水稻插秧机、水稻全喂入收割机、中小马力拖拉机等普通产品,外资农机企业也凭其品牌效应和良好的制造工艺,赢得了整机美观、质量优异、性能可靠的用户口碑,虽然其以比国产机高出20%以上的价格销售,仍供不应求。

    但部分外资农机企业的决策链条太长,信息反馈到总部后,经过调研、评估、调整,等到调整好,市场空间已所剩无几了,或者需求已经再次发生了变化。

    农机市场大有可为

    虽然外资农机企业的市场份额和优势被削弱,但是国内农机发展前景可期,农机市场空间巨大。

    特别是国内“三农事业”被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加速,科技水平高速提升,使农民对农机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具体表现在:

    对大型拖拉机、大型农机具和大型收获机械等与粮食作物相关的大型产品需求增多;

    在发达的平原地区,中国多数粮食作物耕种收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械化的重点将向收获后深加工、烘干等处理机械转移;

    由粮食作物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移,在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逐步推广机械耕种后,小种类作物和经济类作物耕作的机械化需求将逐步扩大;

    对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中小型机械、微耕杋械及适合西部髙原地区地貌特征的免耕机械、植保机械和牧草机械等需求快速增多。

    不难看出,用户需求逐渐向高端农机、特色作物农机、丘陵山区农机发展,这需要农机企业根据用户需求,研发出相应的符合国情的新农机装备。外资农机企业拥有更丰富的农业装备研发能力,而国内农机企业对国内农机需求方向更为清晰,各有各的优势。

    在这个信息化的新农机时代,外资农机企业和国内农机企业都将有更多发展机会,只是看谁更敏锐,及时贴合用户需求,及早占领市场。

    只要能更好地适应市场,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服务好用户,外资农机企业在国内仍大有可为。

相关阅读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
八部委开展2016年全国农资打假为春耕保驾护航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资行业的解读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