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行业将会“青黄不接”还是“未来可期”?值得思考! |
来源:植保科学 2022-1-5 8:52:00 |
转眼2021年已经过去,说起来,又到了总结一年关键词的时候了。尤记得2020年农资圈的十大关键词里,很显眼的一条就是“农资新生代”,点评里说到:农资新生代思维活跃、知识面和视野广、接受和运用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不安现状敢于打破常规等等。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绽放出了年轻人的光彩,尤其是在抗击疫情的时候。那么农资行业是否也真正迎来了新老交替的高峰期呢?是否有更多的年轻人来推动这个行业的蓬勃发展呢?“农资新生代”这个词每年都应该列为农资行业的十大关键词去督促大家思考。 笔者本科、研究生学的都是植保专业,毕业后就进入了农化企业工作。农资行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大部分人都是需要常年出差的,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当你在农资界兜兜转转一圈之后,你就会感叹:农资圈真小,好多人你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所以农资圈的人都是朋友;大家也会感叹农资圈真老,你好久都见不到一个年轻的面孔,见不到一个新鲜的血液,农资圈的新老交替好像是断层的。 如果从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去向来看,这似乎也说的过去。从中国农业大学发布的一份《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毕业生共计5144位,而从事农林牧渔行业的人刚刚400出头。相比18年之前的三年数据,农林牧渔从业毕业生的人数更是年年递减。当然个人的择业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但最大的惋惜之处就在于,农业相关行业没能留住这些真正的科班人才,无论是待遇问题还是职业规划问题,对业内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从业经验简单来谈谈农资行业新人进入的情况和发展情况: 一、主动选择农学专业和择业农口专业的学生占比较低 当今社会的价值观灌输,在学生报考专业时会被一些更有“钱途”或者“高大上”的专业吸引,即便农学专业招收了不少学生,但绝大部分只是被动接受了调剂或自己迫不得已,这样即便正常毕业,也会选择跨考考研或是择业别的行业,这就从源头上导致进入农林类行业乃至农资行业的毕业生较少。 二、农林类行业的工作收入无法满足个人期望 从社会发布的各行业薪酬收入情况来看,农林牧渔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常年都是压箱底的,这就导致该行业大多数年轻从业者选择跳出本行去追求更好的薪资待遇,造成业内人才普遍流失。 三、行业缺乏系统性培训和长远职业规划指导发展 可以说农资行业应该是农林牧渔行业内收入比较可观的,但即便是农资行业的大型企业都很难对应届毕业生有系统的培训过程和职业发展规划建议,更多的是指望于通过高校招人提高自己公司在职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对于员工而言,纯粹就是“内卷”。这就导致很多进入农资企业的年轻人因为自己目标不明晰,又在缺乏指导建议的情况下主动或者被动离开。 四、农资行业目前还是重营销,轻技术,与时俱进频率较慢 对于部分的农资企业,根本没有什么技术性可言。这类公司作为后进入者,缺乏开发创新,一味的跟着别人吃残羹冷炙;老板想的就是怎么通过现有人员快速变现手头的资源,应届毕业生进了这样的企业无疑就是进了坟墓。当农资行业还在不断强调自己老式营销技术的时候,熟不知生产无人机的企业已经让你不得不做飞防剂型;人们对食品消费安全的提高逼着你做更加安全、环保、低毒的产品;互联网和电商让你得想办法积累自己的数据库资源、尝试着慢慢走上网上销售模式。刚毕业的年轻人们具备这样的基本素养,但却发现很难在这个半封闭的环境中充分施展拳脚,思想波动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 当然,对于进入农资行业的新人,笔者也想说:要耐心,要慢慢磨练和沉淀;磨练自己的品质、品性;沉淀自己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情怀。想在农资行业以至于农林牧渔行业有一番作为,积极活跃的思维不能少,老一辈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精神属性更是不能丢。 农资行业的未来发展只有在行业和新人产生更好的互作前提下,才能更加蓬勃的发展和追上时代的脚步。你们觉得呢? |
相关阅读 |
突发,浙江化工厂爆炸!给安全生产再敲警钟 |
柑橘产业大洗牌,未来或将迎来新生机! |
农资电商再度升温:村淘农资销售额将增30倍? |
首页 | 快讯 | 产品库 | 厂家库 | 图谱 | 种植技巧 |